銅載歲寒,食香蘊古|藝珍藝術第四十四回拍賣會即將舉行

藝珍藝術第44回網路暨現場同步拍賣會將於4月27日週日下午1點準時開拍,4月24日(四)至4月26日(六)舉辦預展。

映獻166件精美拍品,種類囊括銅器、玉器、陶瓷、佛造像、文房用品等豐富品項。本次拍賣會特別精選數件與清明時節呼應之珍罕銅器,由「 明 銅蚰龍耳簋式爐」領銜,為期待各方藏友共襄盛舉。

▲ Lot 13103 明 銅蚰龍耳簋式爐
H 5.5 cm 爐重 1398.5 g
款:「為龍為光」

此爐仿典型商周青銅簋形式,口沿窄平而內傾,束頸,圓鼓腹下垂,圈足微外撇。雙蚰龍耳起自頸部,收於腹鼓處,線條圓潤流暢,與爐身相得益彰,皮殼包漿自然,胎體厚實鑄造,壓手感重,重量集中於下半部,輕扣口沿,有金石之聲不絕於耳。器底開框,減地陽刻「為龍為光」四字款。

   

「為龍為光」一詞出自《詩經.小雅.蓼蕭》:「蓼彼蕭斯,零露瀼瀼。既見君子,為龍為光。其德不爽,壽考不忘。」龍,古「寵」字,意思為被天子恩寵而榮幸,字體以金文與篆書刻劃,款識形式特殊,極為罕見。

在本次拍賣會的珍罕藏品中,另一件灑金精鑄銅爐同樣引人注目。

▲ Lot 13110 胡文明銅鎏金刻花三足爐
H 7 cm 爐重 461.9 g
款:「胡文明製」

斂口、鼓腹,底部上凸,下承三足,底部刻四字二行「胡文明製」篆書款,或為明代銅器大師胡文明之落款。

觀爐內底可知爐身與足部各為獨立部件,足部頂端鑄為「平台」或「插銷」,待爐身鑄成後再以榫卯結構接合,底部與足部頂端弧度相合,幾無空隙,宛如一體成型,技法高明。
爐身上下各飾一周鎏金回字紋,腹部陰刻繁複幾何紋飾為底,其上浮雕各式花卉紋樣,花團錦簇,象徵萬象新始,花下枝枒亦蜿蜒奇巧,悠然古樸,底承如意紋板足,寓意吉祥。

   

本次拍賣另一大亮點,為兼具美觀與實用之祥瑞弄器「唐 銅鎏金獅鎮」。

▲ Lot 13142  唐 銅鎏金獅鎮

H 5.7 cm

銅獅通體鎏金,表面帶有銅綠,足具古雅之氣。獅四足直挺站立,具剛正威猛之態,肌肉與胸膛外鼓。獅背披鞍韉,上有一瓶狀器皿,器皿中心開一小圓孔,可兼納細香,或做鎮用。

金獅昂首咧嘴,雙目圓瞪,如意形鼻,兩耳豎立於頭頂,面帶三絡獅鬚。西漢時期,漢成帝賞賜御史大夫張中的《青銅九頭獅正斗鎮墓獸》,已可見此護法獅之捲曲獅鬃。

在《大智度論》有云:「佛為人中師子,佛所坐處,若床若地,皆名師子座」亦有佛陀宣說大乘猶如「獅(師)子吼」,能破無明煩惱,魍魎退避之說,獅子遂逐漸成為護法與吉祥的象徵。

 

 

藝珍藝術第四十四回拍賣會

舉辦時間

【拍賣】2025年4月27日 13:00

【預展】4月24日 – 4月26日,10:00-16:00

【地點】藝珍拍賣藝術空間 • 臺北市建國北路一段96號8樓之2

【專線】+886-2-270365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