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珍藝術第44回網路暨現場同步拍賣會將於4月27日週日下午1點準時開拍,4月24日(四)至4月26日(六)舉辦預展。
本次拍賣會為各方藏家精彩呈現一系列精美文玩後,額外映獻數件銅佛造像,年代聚焦明清時期尊佛,寶相莊嚴、古樸渾厚,與文房寶器相映成趣,一同展現古代銅器製作的精湛技藝。
▲ Lot 13101 明 銅鎏金菩薩坐像
H 25 cm
本件銅鎏金坐像鎏金燦爛,頭部比例較大,整體身形沉穩端正。菩薩頂梳高髻,頭戴開展天冠,天冠鏤空而鑄,線條婉轉繚繞,正中安坐化佛。餘髮自兩側披肩垂墜。雙耳垂戴花形耳璫,耳後兩側繒帶揚起,胸掛三層連珠瓔珞。菩薩面部豐腴,細眉挺鼻,雙目微閉。手捻代表救濟眾生的施無畏印,結全迦趺坐。
相對於藏區風格的銅鎏金菩薩以及清代的觀音坐像而言,明代的觀音整體更加端正穩固,面龐寬闊,上身佔比大,身著對稱的漢式服裝。與宋元等前朝相比,明代由於紡織與商業進步,服制與質料種類更加繁多,紋樣更加繁複華麗。表現於此菩薩之裝束,身著通肩式天衣綢裙,衣折寫實自然垂墜,邊緣鐫刻纏枝花卉紋,紋樣細密工整,內著高束腰裙。
明朝時期,由於皇室對於佛教的支持,以及正處動盪的政治與社會氛圍,觀音菩薩象徵普世濟世的慈悲精神深得民心,佛教收獲廣大的信眾。明代時觀音菩薩的化身多以較親民的女性型態出現,面貌更加柔美慈祥,更擺脫造像儀軌的限制,由神壇走進市井,以更貼近世俗大眾的審美呈現。
▲ Lot 13101 明 銅鎏金菩薩坐像
H 25 cm
▲ Lot 13099 清 銅鎏金釋迦牟尼立像
H 18 cm
款:「大同光明佛」、「壬午年佛浴日」
佛像面部慈祥,嘴唇紅潤,頸上三道弦紋,項鍊雕鑄細膩,大珠凹槽底部色彩各異,過去可能曾經填色或鑲嵌寶石,其下卍字墜飾象徵吉祥好運。衣著層次豐富,線條雖簡卻將飄逸感展現得淋漓盡致,衣緣雕花紋飾對稱、曲線流暢,背面下緣依稀可見半朵蓮花紋藏於其中,莊嚴清正,出淤不染。雙手結禪定印,左手心上推測為一「福」字,造福俗世萬生。
本件鎏金佛仰覆蓮座之間刻有「大同光明佛」、「壬午年佛浴日」字樣,或當年為佛浴日*特刻的佛像。
*佛浴日,指佛祖釋迦牟尼的聖誕日,漢傳佛教為每年陰曆四月初八。 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,是從母親的右脅所出,步行七步後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並言:「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」,隨後花香四溢,天降水柱沐浴其身,象徵其不凡的地位。而佛浴日便是以此傳說為本,當天用帶有香氣的水擦拭佛像,還原佛祖降生時的景況。
▲ Lot 13099 清 銅鎏金釋迦牟尼立像
H 18 cm
款:「大同光明佛」、「壬午年佛浴日」
▲ Lot 13100 明 銅雕普賢菩薩坐像
H 31 cm
此尊普賢菩薩坐像以銅質鑄造,內部空心,局部殘留漆金。頭戴寶冠,一面二臂,寂靜相,肩披帛帶,下身著裙,佩飾瓔珞,雙手舉於胸前,左手施禪定印,右手施說法印,左腳盤坐,右腳舒坐,腳踩蓮花,呈遊戲坐,端坐於象背之上,象徵其乘願而來,普度眾生。
普賢菩薩(Samantabhadra),音譯「三曼多跋陀羅」,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以智慧與行願聞名,常與文殊菩薩相伴,象徵「理」與「行」的完美結合,並與毘盧遮那佛共稱「華嚴三聖」。其道場為四川峨嵋山,傳說古人在此山看到騎乘六牙白象的普賢菩薩,引導眾生通達佛果,展現普賢菩薩「大行願王」的慈悲智慧。
▲ Lot 13100 明 銅雕普賢菩薩坐像
H 31 cm
本次拍賣呈獻多件銅器珍品,歷經數百年時光洗禮,從書齋雅器至莊嚴佛教造像,無不體現精湛工藝與獨特美學,極具藝術與收藏價值,誠摯邀請各位藏家撥冗蒞臨。
▲ Lot 13098 清 銅鎏金雙身金剛總持像
H 8.7 cm
▲ Lot 13102 銅鎏金菩薩立像
H 19 cm(含座)
▲ Lot 13097 遼 銅雕釋迦牟尼立像
H 10.6 cm
舉辦時間
【拍賣】2025年4月27日 13:00
【預展】4月24日 – 4月26日,10:00-16:00
【地點】藝珍拍賣藝術空間 • 臺北市建國北路一段96號8樓之2
【專線】+886-2-270365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