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山文化距今約五千年之久,位於今日蒙古和遼寧一帶。紅山文化孕育的文物種類及數量繁多,有著領先於同時期的製玉技術與極具特色的造形。於各遺址出土的傳世品項中,又以模擬生物外型的「象生動物」主題為最為人熟知。
蟬為紅山文化中最常見的動物造型之一,一生多於土壤中度過,直至化蛹後才破土而出,故蟬對於先民而言有著重生、復活的象徵。本件玉蟬為青白玉質,細膩溫潤,表面局部帶有褐色風化痕跡,包漿光潔。器身雙蟬連體,蟬身呈現拱起的弧形,尾端圓收,兩蟬連接處鑿入寬陰線溝槽以區隔蟬身。蟬首平整削去成面,表面用砣具淺琢外鼓的圓眼,腹部以「隱地突起」技法平行雕琢,使腹部的陰線之間形成相對隆起的陽紋,表現蟬身的環節,蠶體兩側頸部以桯具橫穿成孔,為紅山文化典型的琢飾技法與打孔方式。
本件連體玉蟬打磨細膩,身形比例均衡,曲線優美,小巧雅致。玉蟬連體的造型十分珍稀,與此拍品形體相似之玉蟬,可參閱震旦博物館之館藏〈連體玉蟬〉。本拍品雕琢工藝更為精巧,紋飾表現形簡意真,更顯紅山文化動物之風格與神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