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兔白玉質,器做平面片雕,局部可見滑熟感。整體模擬一兔蹲伏之形,兔呈回首,尖耳後揚,雙目圓睜,形制洗練簡約而不失靈動。後頸處有一雙面管鑽穿孔,應為佩戴所用。通體以陰線刻劃細部紋飾,線條砣刻起止痕跡明顯,轉折處勁挺有力。
雕琢技法上,可見周代「一面坡」斜刀技法,為線條賦予更多立體感。由雙線陰刻勾勒成紋,可見鳳紋的雛形,以及商周時期臣字眼的特徵。紋飾滿工,富有變化。
此類片狀兔形玉佩,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約5300年的中國安徽省含山縣凌家滩遺址,兩者皆以簡練幾何的構圖呈現動物的神態,發展出如玉虎、玉鳥、玉龍等不同的動物主題片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