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檀木製圓盒,底部圈足之下又承三足,並落「嘉靖辛丑年秋重陽制」款,推測為重陽節所作之物。蓋、盒邊緣處各嵌一周金色如意紋,如今金飾多已剝落,仍可見淺刻的紋飾痕跡。
蓋上以百寶填飾胡人騎馬圖,是為螺鈿技藝,即擇選螺、貝的殼後將其切割打磨,鑲嵌至木器或漆器表面的技法,具有極高的藝術與工藝價值。此品人面、馬匹皆為乳白貝殼鑲嵌,人物衣著則以各色百寶裝飾,並在其上淺刻簡易如意枝條紋樣,做工繁複,工藝精湛。除蓋上主圖外,盒頂部亦飾一周螺鈿祥雲瑞獸圖,足見此品精緻珍貴。
古時重陽,除登高望遠、宴飲賦詩之俗,亦有騎射圍獵之禮。梁蕭子顯《南齊書.卷九志第一禮上》載:「九月九日馬射。或說云,秋金之節,講武習射,像漢立秋之禮。」北宋王溥《唐會要.卷二十六》亦記載:「十六年三月三日。賜百僚大射於觀德殿。其年九月九日。又賜文武五品已上。射於元武門。」或可知五代十國乃至隋唐時期,重陽騎射圍獵之風漸興,成為熱門的節日活動,而此品蓋上所嵌胡人騎馬圖,推測即是在此背景下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