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層璧為青玉質,表面大面積白沁、局部土褐色沁。玉璧兩面皆工,薄厚均勻。璧內外邊緣各飾一周弦紋,璧中以一圈繩紋為界,將表面紋飾分為兩區,內圈區域琢飾排列有序之六角形蒲紋,外圈刻畫四組對稱分佈的夔龍紋。獸面向外,一首雙身,圓眼長鬚,雙角卷曲,體側游絲雕勾捲雙翼,並以較深的梭形砣痕強化獸首、鼻翼、雙角及身體兩側的輪廓線。
蒲紋是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刻線交叉形成的多角形突起紋飾,原理與淺浮雕技法近似,其樣式源於古代以蒲草製成的編織物型態,象徵人們對於安居樂業的嚮往。「一首雙身」的夔龍紋型態,源自於將動物的立體身形由中間剖半,攤開成左右對稱的平面圖形。
本件玉璧分區琢飾不同題材的風格,起於戰國,盛行於兩漢,更結合游絲、陰刻、淺浮雕隱起等刻線的變化,展現了漢代玉器工藝豐富多變的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