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槌瓶,一說乃因其形似古時文房中砑光紙張的器具,因而得名。所謂砑光,即是利用堅硬平滑的器具碾磨紙張、皮革或布帛等物,使其表面緊密光滑,以利書寫及保存。而紙槌瓶又常被稱為長頸瓶,亦是依其外表特徵命名。
本件爐鈞釉紙槌瓶直口長頸,溜肩筒腹,淺圈足,底印「雍正年製」雙行四字篆書款。除圈足底外通體施釉,經燒製外表呈藍紫色麻斑,似山嵐雲氣繚繞,細看紫斑邊緣或中心處,隱約可見靛藍色釉,是為還原過程中誕生的驚喜。器口釉料最足,濃厚釉色堆砌成明顯紫斑,順流進內部,則多垂流條紋。內裡施單色藍釉,與器表爐鈞釉呈現的藍色雷同,或以同樣化學元素調配而成,可在內頸部看見爐鈞釉與藍釉的交疊痕跡。底部釉色呈絲狀分佈,繁複麻密,圈足底上施沐紫黑色護胎汁,邊緣泛紫,與爐鈞釉完美結合,狀似一體。
全器釉料飽滿,光晶華美,釉色無二,卻又低調穩重,器型清秀儒雅,玲瓏小巧,既可彰文人謙遜品格,亦可為雅士案上佳品。